石材网获悉,近日,有记者拜访了仙居县城的石雕艺人张坦顺,那时他增全神贯注忙着一个仿古香炉的最后修饰。只见今年75岁的张坦顺是精气神十足,他坦言自己很享受创作的过程,古稀之年再拿刻刀,只为“想留些作品下来”。
张坦顺是仙居石雕界的元老之一,他曾获评原台州地区工艺美术师,这里我们来了他与石雕之间的故事。
据了解,仙居县境内有着丰富的叶腊石资源,其质感细腻,刀感绵软,被称为仙居石,是当地制作石雕的好材料。在1965年,仙居县手工业联社在叶腊石产地大洪创办了仙居石雕厂,这也是仙居首家工艺礼品企业。1966年,石雕厂内办了仙居工艺美术学校,仙居教育部门招收30多名半工半读学生,其中就有来自官路镇石井村的张坦顺,那时候他才17岁。
该工艺美术学校的专业,分山水花卉和人物动物两类,张坦顺主攻后者,他表示,学手艺没有捷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构图,这是最基础的。一年后,厂校合并,更名为仙居艺术雕刻厂,特别聘请了温州、青田等地的石雕大师前来传授技艺,张坦顺等人脱颖而出,成为仙居第一批石雕艺术人才。
作为技术骨干,张坦顺很快进入厂里的创作组,他们将一块块仙居石经打坯、粗雕、精雕、打磨、抛光等工序,变成了精致的马、鸭子、山水风光、仿古器具等石雕工艺品,在国内畅销的同时出口到国外。
在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张坦顺肯钻研,爱琢磨,进步也快。1988年,他升任为厂长,同年还获评为台州地区工艺美术师。
在张坦顺看来,所谓技艺,应该是“技”与“艺”的完美结合,石材雕刻也一样。他表示掌握好技术并不难,肯下功夫就行。但要在作品中融入“艺”,就是自己的创意,却很难。光有技术没有创意,那就只能模仿,作品没有深度和厚度。
为此,在仙居艺术雕刻厂时,张坦顺一直都在思索并不断实践,比如如何抓住一块石头最大的特色,精雕细刻后,让人物、动物形象栩栩如生,让山水风光更加生动自然。在当副厂长时,他还坚持每天都花半天时间下车间,自己参与产品雕刻,不断找寻创作灵感,谋求工艺改良。
张坦顺说,他最自己的每件作品都是高要求,直到今天,这一准则仍然没变。
后来伴随竹木工艺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石雕工艺品产业日渐式微,仙居艺术雕刻厂的技术骨干纷纷独立办厂,1992年,张坦顺也创办了一家工艺品厂。不再以石雕为职业,张坦顺的爱好还在,他还是会关注石雕工艺品产业。偶尔有朋友慕名抱着石头过来,恳请他帮忙雕件作品,他也会欣然应允。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19年,辉煌不再的仙居石雕工艺品产业却迎来了一次重新振兴的曙光。那时候,一位丽水青田来的客商,到仙居承包叶腊石矿山,并再度注册成立仙居艺雕厂。他寻访到了张坦顺、林三元、林立华等6位老艺人,邀请他们当石雕“老师头”。
此时,张坦顺刚届古稀。为了仙居石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他与几位老伙伴没有二话,重拾刻刀,于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石雕工艺品,在他们的手下成型,进入市场,走向寻常百姓家。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青田客商仅过了一年多时间便无法继续经营。临走前,只留下了一堆尚未加工的仙居石。这些石头,成了张坦顺等人近年来创作石雕作品的原材料,张坦顺一有空便拿起雕刻工具,雕刻些骏马、印章等作品。
张坦顺表示,学好石雕技艺并非一日之功,而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有耐得住寂寞的,仙居石雕的传承堪忧。自己作为一名石雕艺人,总得留些作品下来。 话语中,透露有些许无奈。
石材网了解到,为推动仙居石雕的传承与发展,官路镇党委政府正在大力实施的“人才入乡”专项行动,旨在发掘扎根在基层、活跃在民间,在各个领域有一技之长的各类乡土人才,为他们搭建平台,让张坦顺看到了新的希望。同时,镇里想给张坦顺设立一个工作室,让他能够创作并展示作品,同时也能通过研学等活动,传承仙居石雕技艺,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仙居石雕产业发展。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