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海南省矿山修复成功案例:探究儋州市莲花山矿山生态成效的由来
海南省矿山修复成功案例:探究儋州市莲花山矿山生态成效的由来
发布:世界石材网 www.world-stone.com [ 发布时间 : 2022-01-07 ]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更多
近年来,各地全面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一座又座的矿山相继实现了绿色蝶变。其中海南莲花山就是这矿山修复成功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海南莲花山位于儋州市兰洋镇自,境内石材资源丰富,因“福”文化的源远流长,被誉为“千年儋州城,万福莲花山”。早在上世纪50年代,基于生产、生活需要,海南农垦集团原蓝洋农场开始莲花山开采石灰矿,历经多年粗狂的开采,留下了6个巨大的采石矿坑和塘体,导致区域内森林植被损毁、水土流失和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矿山周边群众生产生活也受到影响。


 莲花山矿山


为了彻底改善这一现状,自2018年开始,海南农垦旅游集团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号召,积极推动区域内矿坑修复、环境治理、文化注入、产业发展“四位一体”联动,着力将这片满目疮痍的矿山建设成为生态良好、文化融合、产业兴旺的4A级景区和“全国第二批森林康养示范基地”,逐步走出了一条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修复、文旅产业聚集、传统文化弘扬、居民收入提高、区域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

具体举措如下:

一是科学展开生态修复和治理,增加生态产品供给。

为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展开工作,海垦旅游集团专项编制了莲花山生态修复和文化景区建设规划,以不新增建设用地、不砍树不毁林、不搞房地产开发为前提,采取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文化传承、产业带动的“四轮驱动”模式,利用莲花山的废弃矿坑和6个裸露山体,进行矿山修复和旅游景点建设,形成以传承当地福文化、森林温泉康养等为主题的六大功能区。

同时在修复中,根据“安全功能、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的前后顺序,对矿山及周边山体实施林草种植、网丝铆钉加固等多种加固举措,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清理矿坑及周边垃圾厂,促进区域环境质量的提升;在带土斜坡区域种植草皮、灌木等,形成植被固土护坡,避免矿区内水土流失。

二是因地制宜建设旅游景区,注入传统文化。

海垦旅游集团直接投资1.5亿元,并带动社会资本投资4.3亿元,开展莲花山生态修复和旅游景区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宽蓝洋区域乡村公路5公里,在矿坑周边修建道路、游览步道15公里,联结景区内6大功能区和各景点;与有关部门协开辟了洋浦—万宁高速公路的莲花山互通口,增强初入景区的便捷性。同时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中,以“生态修福福满山”为主题,将“福、禄、寿”等中华福文化注入其中,依托不同矿坑的独特形态和山体起伏,建设五福临门、孝行天下等文化景观;聚焦苏东坡文化,以苏东坡在莲花山苦心育莲、苦心育人的典故,开发“东坡育莲”等景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价值。

海垦旅游集团将莲花山生态修复、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规划相融合,推动建设“文康旅、吃住行”全产业链,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企业经营开发、区域绿色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依托地热资源发展康养产业,借助氡泉水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优势,把原蓝洋农场内的“国家级医疗级矿泉”热氡泉引入莲花山景区,形成温泉理疗与森林康养、树屋民宿等旅游产品有机结合,有效提升生态产品的价值。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莲花山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显著:

首先,矿山生态效果明显提升,生态效益显现。莲花山矿山修复工程的开展,共修复废弃石坑面积600余亩,恢复生态水面400多亩,植树造林6万余棵、竹子20万余丛,铺种草皮和花木近30万平方米,恢复周边林地面积近3000多亩。原来的矿山垃圾堆如今是海南最大的热带樱花园,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区域内地表水水质、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等指标稳步提升。

其次,促进了生态旅游业发展,经济效益提高。通过持续的修复与建设,莲花山4A级景区运行良好,开业一年多来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超1亿,创造税收超过1千万元,景区资产价值大增。

再者,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社会效益显著。伴随修复建设工作的推进,莲花山周边村庄的40多户农民也由原来的割胶工逐步转为从事餐饮业和零售业,人均年收入得到了明显提升。景区内的200多个商铺门面,优先安排给附近的贫困户免费承租1年,切实推动了百个贫困户稳定就业和脱贫致富。另外 ,海南农垦旅游集团与原住民合作,将废弃民居修缮改造为景区民宿,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推动了景区环境改善与民宿业的发展,切实将莲花山从昔日不堪入目转变为如今的为民众“造福”。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证实,仅供您参考...




关注世界石材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