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王科懿与石雕的不解之缘
王科懿与石雕的不解之缘
[ 发布时间 : 2008-8-30 8:51:30 ]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更多

      推开位于校场路的源艺斋石雕馆铜制的大门,一架木质雕花屏风迎面敞立,屏风前摆着三座原石,花纹也不相同却都美伦美奂。高度在60-90厘米之间,宽度在40-60厘米之间,屏风右侧也摆着一座高约130厘米,宽60厘米的原石,取名“流金溢彩”。 这四座原石未经雕琢,美感和精致却浑然天成。屏风左侧是木柜,陈列着部分石雕。

      这时,一名身着白底微彩条纹衬衫的中年男子起身,笑着迎过来,他便是这里的主人,王科懿。

      王科懿出生在青田石刻厂(现在的龙东路)对面的一户居民家里,父亲是青田美术公司的专职司机,也因着这份便利,王科懿自小就可以常出入美术公司。9岁时,王科懿因为好奇和贪玩,跑进了石刻厂,当见到青田石雕那温润的石材质地和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后,他便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些石头,也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科懿回忆说,他念小学和初中时,一有空就喜欢往石刻厂跑,他喜欢看石雕师傅们雕刻那些石头,多年的熏陶让他积累了鉴赏经验。

      上世纪90年代,青田掀起了一股出国热,王科懿也随着潮流来到西班牙。刚开始,王科懿在北部小城的一个中国餐馆做厨师,后来自己经营餐馆和超市。在西班牙的奋斗的6年,使他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也找到了人生伴侣。在国外的几年,使他有机会了解国外的市场,为以后石雕销往海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6年,他和妻子一起到了台湾,决定在台湾设立青田石雕的销售点。

      1996至2003年的7年间,他几乎每两个月往返一次广东和台湾,进货和销售。“每年广东的春交会和秋交会,我一定都会赶去参加,因为它集聚了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不仅青田石雕,全国各地的石雕精品都是我采购的对象。”多年的经商经验和对石雕独到的鉴赏眼光,使王科懿在经营石雕行业方面做得顺风顺水。他谦虚地说,“做石雕经营,每天和石材、石雕打交道,看的、玩的、品的,身前身后都是石雕艺术品,一买一卖所获的利润,不能简单地看成是钱的收益,更多的是用眼睛发觉石雕的艺术价值,是心灵的享受。”

      2003年,王科懿回到青田,尔后开设了源艺斋石雕馆。石雕艺术品在他的眼里不仅是一件商品,也附加了感情,对他而言,每件石雕艺术品都是一件绝无仅有的孤品,世间没有两块一模一样的石材。现在已经颇具经济实力的王科懿正是基于这一点,不惜以高于原来售出价格的六、七倍重新把自己售出的三件石雕精品买回来。雕刻名师张爱廷的佳作《喜梅》,1998年以3万元转给台北的一位收藏者,10年后,王科懿以约20万元的价格取回。“20万取回也是值得的,要不然,现在还在台北呢。”他认为,好的艺术品要尽可能有好的陪衬,馆里用来摆放石雕的大部分柜子用的都是黑檀木,从灯光、柜子都尽可能展现石材的色泽透度和雕刻的品质。

来源:中国青田网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