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兰田种玉出精彩――郭鹏凌和他的玉雕艺术
兰田种玉出精彩――郭鹏凌和他的玉雕艺术
[ 发布时间 : 2006-7-31 8:09:58 ]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更多
这是一块大自然打造的紫袍玉带石,经过一番灵心巧手的构思雕琢,浑身洋溢着艺术的迷人神韵:玉树琼枝下,身着紫袍的东晋名士王羲之正提笔凝神,酝酿《兰亭序》的文情墨意;左下方蹲坐的书童仰头托腮,等待“天下第一行书”的诞生;玉白色的《兰亭序》全文就凸现在玉石左上方。

      这件玉石插屏作品于去年11月获得了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评选金奖。然而,获奖者郭鹏凌却依然蜗居在莆田市黄石镇水南村新美街一套租住的陋室里。7月中旬,记者前来采访时看到,房屋没有装修,居室和工作间显得十分寒碜,过厅里摆着一堆原料石,只有会客室像样些。靠墙的一排玻璃橱里摆着玉雕作品,有玉砚玉壶玉观音玉摆件等,玲珑剔透地流溢着主人公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 

      刚过不惑之年的郭鹏凌装束朴素,脸上仍保留着一股书生气,他于1965年出生于莆田沿海东峤镇梁厝村;当教师的父亲递给他的是锄头和书籍。为求温饱和求学,他利用假日挑过粪,卖过菜……1987年他考进福州大学化学工程系,1991年毕业后分配到莆田罐头厂,随后成为总工室搞设计的工程师。

      从工程师蜕变为民间工艺美术师,鹏凌也闯过了一条艰难的道路。由于企业效益差,不安分的他1995年就下海弄潮,受聘到晋江当鞋厂厂长。回乡探亲时,他看到东峤老家不少家庭石雕作坊,生产的工艺品畅销各地。他于是毅然辞去厂长职务,设计出简易雕刻机,制作出笔筒、砚台、茶具等一系列石雕产品来,由于功夫尚欠火候,销路当然不佳。他投入近5万元开发的玉石工艺品系列,也不成功。

      创业初期百事艰。鹏凌并没有退却,他选定玉石雕刻为发展方向,既临摹书法绘图又到处拜师求教,潜心苦练基本功。3年寒来暑往,他殚精竭虑追求创作的独特风格,在原料选材、创作题材、文化品位上与别人错开。

      众所周知,寿山、青田、昌化、巴林是中国四大名石,多为石雕工艺师所选用。不随大流的鹏凌却别出心裁,选用独产于中国佛教圣地贵州梵净山的紫袍玉带石。这种石头质地细腻柔润,同时像夹心巧克力一样有层次分明的颜色,就像一条条玉带,民间谓之“紫袍加身,升官晋爵,玉带横腰,如意吉祥”,所雕琢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鹏凌多次孤身独闯梵净山西南麓印江与江口之间的深山矿场,穿越人迹罕至的原始地带,往返一次要奔波五六百公里山道溪涧。

      为设计《兰亭序》玉雕插屏,鹏凌打了数百张草稿,雕琢了数十块石材;寒夜里来了灵感,马上爬起披衣,挑灯夜战;盛夏酷暑,他汗流浃背地精雕细琢。他根据石色层次构思布局,以沉稳的紫色凸现人物造型,以玉白的色彩为底色和浮雕书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结果,他创作的《兰亭序》系列玉雕插屏形状各异,神采飞扬气韵生动,氤氲着古典文化的馨香。他抚摸着一方玉雕插屏深情地说:“摸了好多天才创作的作品就像自己心爱的儿女,被人家购去后,心里难免依依不舍,有时一个晚上都睡不着。”

      继《兰亭序》之后,鹏凌又转向“海上女神——妈祖”玉雕的创作和开发。他认为,妈祖虽是福建的历史传奇人物,但他的影响力是跨越海峡、跨越国界的,对其的崇仰体现了炎黄子孙对真善美的向往。由于许多人对妈祖历史演变不太清楚,鹏凌特地设计了玉雕座屏《妈祖·历代封号》。在松石瑞云的映衬下,妈祖手持玉如意,冕毓霞披,面庞安详慈和,传递着博大的爱心,予人战胜风浪的坚定力量。 

      2001年底,鹏凌的《兰亭序》书法阳雕作品崭露头角,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铜奖。去年底,他创作的玉石插屏《兰亭序》、座屏《妈祖·历代封号》、《观音·心经》被选送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一举夺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金、银、铜三项大奖。中国工艺美术界的几位评委站在鹏凌细腻典雅的作品前仔细端详,久久不愿离去。

      郭鹏凌说:“我还刚刚起步,追求的道路还长着呢!”目前,他又在构思创作《百福图》、《百寿图》、《百禄图》等作品。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