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唐陵艰难告别开山采石
唐陵艰难告别开山采石
[ 发布时间 : 2002-10-3 14:05:53 ]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更多
2004年底,陕西咸阳市礼泉县昭陵保护区内的千亩采石场中,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和忙碌,满眼是成堆的石块石渣和闲置的机器,进入采石场的山路已经被封堵,路边的矮墙上刷着墨迹尚鲜的标语: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这是陕西省政府以政府令形式下发的一份文件后的情景。文件要求关闭包括昭陵在内的唐十八陵保护区内所有的采石场。

    唐十八陵,是唐朝18个皇帝的陵墓。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和渭南市的6个县内,坐北朝南,依山为陵,凿石成室,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专家称,在世界历史和文物价值上,唐陵绝不逊于金字塔。

    陕西省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文物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组成。

    10个陵体已被破坏

    经过实地调研,陕西省唐陵专项整治小组承认:唐十八陵的18个陵体中至少有10个已破坏严重。有官员甚至用"触目惊心"、"满目疮痍"来形容唐陵被破坏后的惨状。

    据了解,治理前昭陵脚下共有10余家连在一起的采石场,有省办的、市办的、县办的、乡办的,还有村办的。一道山梁一个开采点,连起来有近千亩。

    "照这样的开采规模,不出10年,昭陵就会被夷为平地。"昭陵博物馆有关工作人员如此评判。

    相比之下,定陵的破坏程度更甚于昭陵。陕西省专项整治小组认为:"对定陵的采石,绝对是毁灭性的。"

    定陵是唐中宗李显的陵寝,位于富平县宫里镇凤凰山上。

    凤凰山以出产墨玉和磐石久负盛名。富平县文物局长段国强用"蜂拥而起、遍地开花"来形容近10多年来,当地人对凤凰山石材的开采。

    从凤凰山脚下向上望去,山体东西两翼齐齐从颈部断开,东翼山峰已经被炸掉2/3,西翼的山顶和山腰已是白花花的一片。采石连主陵也没落下,陵顶的西北方向已经被全部炸开,直接威胁着墓道的安全。

    文物保护与矿产开发的矛盾

    对于定陵的保护,富平县定陵文管所所长纪林说,就是在采石与反采石的反复较量中艰难进行的。

    按纪林所说,在此前,有文保人员因为制止非法开山采石,与当地村民发生过多次恶性冲突。

    陕西省文物局执法监察处一位负责人认为,在唐陵范围内的开山采石之所以在20多年来难以禁止,主要是经济利益使然。

    在距离定陵最近的三凤村,有村民算了一笔账:这个村取之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收入,每年人均只有300多元,而取之于开山采石的收入至少七八千元,多则两万元以上。而触目惊心的是,10多年来,这个1000多人口的村已有200多人因为开山采石死于非命。

    "地方政府的非法许可造成了今天彻底治理的困难重重。"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唐陵所在的几个县,为发展经济,当地政府都不约而同对石材水泥产业予以扶持。在这种政策指导下,其他部门在审批一些建设项目时忽略了对文物的保护。

    在昭陵脚下的庄河村,一些失去挣钱渠道的村民们向记者抱怨,说采石场当初是政府批准开的,现在又是政府让关闭的。唐王陵是该保护,可是都保护起来了,大家以后还怎么采石,还靠什么吃饭?

    按照此前陕西省政府以政府令形式下发的文件精神,唐陵保护区内非法的采石场和石料加工企业一律关闭,经过许可的企业在保护区外寻找新的采石地点,省里提供优惠政策。

    "某种程度上,关闭采石场确实断了很多农民的财路,也给当地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省里也正在考虑要不要设定一个过渡期,给农民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和时间。"陕西省文物局执法检查处刘翔处长在自己起草的善后措施中专门提出了过渡期限和过渡范围。"但在文保区内采石就是违法,就是要完全取缔,不能因为考虑眼前利益而破坏文物,忽视长远利益。"

    保护方案正在制订中

    采石业锤声刚落,对唐陵保护方案的制订开始提上日程。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主任赵荣也在为唐陵的长久保护而努力。他承担了制订昭陵保护方案的工作,"这个方案说白了,就是告诉人们,保护区内什么是该干的,什么是不该干的;哪些该完全保护,哪些该一般保护;然后设定严格的界限和标志。"

    赵荣说,以前唐十八陵尤其是昭陵的保护范围太模糊了,在文字表述上就是以南到某某梁、北到某某岭,东到某某村的模糊字眼出现,很不利于文保人员的日常监管,也给非法采石者提供了漏洞。

    赵荣说,礼泉县是著名的苹果大县,当地农民可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恢复部分地面建筑的同时,开展农家旅游、观光采摘等休闲项目,把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这样,当地村民对昭陵就会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保护。

  赵荣的这一方案正在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如果可行,也许是一条有效的唐陵保护方案。"赵荣说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