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打造全国示范工程!河北保定将用两年复绿白洋淀上游403处废弃矿山
打造全国示范工程!河北保定将用两年复绿白洋淀上游403处废弃矿山
发布:世界石材网 www.world-stone.com [ 发布时间 : 2022-09-23 ]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更多
据了解,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落户保定,计划两年将染绿白洋淀上游403处废弃矿山。近日,在保定市满城区石井乡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现场,20多台机械、40名工人正在进行山体清理、覆土施工。

保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满城区分局主任科员刘芳介绍,该工程采用平台阶梯式治理方式,实现各类植物上攀下垂的绿化效果。与此同时,整治地形,栽植乔木,促进山体生态恢复。预计明年10月工程完工届时这里将呈现一片山、花、草、林生态融合的秀美景观。



治水必须治山,治山优先治矿。贯通保定市域的8条河流,源自太行山,最终汇入白洋淀。保定山区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属于北方防沙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十三五”期间,保定市已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3489处。目前,该市仍有1276处废弃矿山未得到有效治理,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700处,为“白茬山”高陡边坡,其山体破碎,极易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生态修复的难点。

针对修复工作,保定在申报《河北省白洋淀上游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基础上,全力争取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落户,确保剩余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得到有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历史欠账,为白洋淀水源安全提供保障。在今年6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发布2022年的示范工程项目竞争性评审结果,保定市的工程项目成功上榜。
 
该工程项目涵盖白洋淀上游涞源县、易县、曲阳县和高陡边坡集中的徐水区和满城区,设计了河流两岸及上下游生态环境修复区、入淀河流水质保障生态修复区、水源地周边及上下游生态修复区、高陡边坡生态环境修复区共四个修复分区,对白洋淀上游403处废弃矿山、1036公顷破坏山体进行恢复治理

项目自8月初启动,预计在2024年10月底完工。届时,实施区植被覆盖率将提高90%、水源涵养能力提升85%、水土流失面积减少80%,重要地区脆弱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改善。目前,首批103处废弃矿山的治理工作正在加紧推进。采取的举措如下:



做好资金保障,瞄准目标。保定市多渠道筹措资金,有效调动央企、国企和民营资本参与,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不形成隐性债务。据了解,项目计划投入5.0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3亿元、地方配套1.15亿元,引进社会资本0.93亿元。与此同时,通过实地踏勘确定年度实施计划,将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和绩效目标相融合,科学设置指标,铺设最优“路线图”;建立三级目标考核体系,制作全过程“时间表”,量化任务,压实责任,省、市、县三级专班推进;综合运用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对比核查,实行实时动态、可视化、可追踪的全程监测监管。

聚焦问题短板,精准发力。保定结合正在实施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治理项目,以水定绿、量水而行,运用基质改良、生态袋等新技术、新方法,并配套落实水土保持,重点解决四个方面问题:使用生态恢复路径,修复灰岩地区高陡边坡,解决视觉污染问题;深度治理河流沿岸废弃矿山水土流失,增强白洋淀上游生态截污能力,严防白洋淀水生态环境后退反弹;解决废弃矿山岩石裸露、废弃矿渣“三乱”问题,避免发生地质及次生灾害;采取生物多样性保育措施,修复被破坏动植物栖息环境,有效遏制生态退化。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工程项目充分考虑山体特征,在尊重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与关联性的前提下,统筹保护与修复工作,针对白洋淀生态需求,采用生态重建、辅助再生等方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13处,恢复植被282公顷,盘活土地利用面积532公顷,以期实现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改善、生态产业资本融合共赢,逐步构筑起“山青、林茂、田良、水秀、人和”的生态安全骨架,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工程。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证实,仅供您参考...




关注世界石材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