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封山禁采后,安徽石弓镇走上来料加工之路,雕艺传承与生态保护两不误
封山禁采后,安徽石弓镇走上来料加工之路,雕艺传承与生态保护两不误
发布:世界石材网 www.world-stone.com [ 发布时间 : 2021-12-08 ]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更多
 作为亳州市涡阳县石弓镇的一名石雕艺人,王志超说起封山禁采以后的变化,十分感慨:“本以为封了山,切断了石雕原料来源,这祖传的石雕技艺将会失传,却不曾想,如今是比过去活得更好!”

据悉,隶属安徽亳州市的石弓镇因其境内的石弓山而得名,这座山海拔不高,仅有70多米,但它却是方圆数百里唯一一座盛产青石的山,这力出产的青石质地细腻、韧性好,是不可多得的石材品种。靠山吃山,当地祖祖辈辈开山凿石,然后做成石磙、石槽等各类石雕产品销售,长此以往,“石弓石雕”也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早在100多年前,王志超的祖上就开始从事石雕行业,如今他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弓石雕”的第五代传承人,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石雕艺术家,雕刻刀法精炼,主要以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及石坊牌楼、碑刻壁画等为雕刻题材。

就在近日,记者走访王志超的志超石雕加工厂,只见工人们正在一块块青石上雕刻着各种图案,架子上摆放的作品皆是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据介绍,目前该加工厂已被列为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所加工的石雕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在石弓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石雕加工企业还有十多家。

石雕产业的盛行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同时,多年的开采致使石弓山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于是,在2016年,涡阳县政府和石弓镇依法封山,严禁采石,并陆续投入了400多万的资金着力展开矿山修复治理。如此一来,当地石雕企业就断了“粮”,他们不得不在生态保护与非遗传承之间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非遗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但非遗的传承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石弓镇经过多方实地考察与调研,最终决定引导各石雕企业采用来料或半成品加工方式经营。

据石弓镇人大副主席张爱民表示,镇里组织了一批石雕艺人远赴山东、河北等地考察,那里不仅有青石,还有其他种类的石材,企业可以用不同的石材打造石雕产品,丰富和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也是一种新的提升。目前镇上所有石雕企业的原材料均是来自外地,不仅持续发展本地体色文化产业,而且也保护了石弓山

王志超坦言,以前仅用当地石料,石材品种非常单一,现在还有汉白玉、花岗岩等多种类别的石材,尽管从外地取材增加了一定成本,但石雕产品的订单量也随之增加了,效益不降反而还越累越好,真是令人欣慰。另外,他表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自己收了十多个徒弟,儿子与继承了这门技艺,这项非遗项目后继有人了。

日前,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对王志超进行了报道,让全国观众都领略到石弓石雕技艺的精湛。相信在未来,石弓石雕在被发扬传承的同时,也将不创突破创新,持续为当地产业增光添彩!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证实,仅供您参考...




关注世界石材网微信